在线党刊 公司官网 党群微信扫一扫

华夏幸福党建网微信二维码轻扫二维码,关注“华夏幸福党群工作平台”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鲜资讯。

华夏幸福党建网

首页 >> 党建聚焦 >> 主题教育

A+ | Reset | A-

主题教育

敲黑板!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五个重要论断

01

一个奇迹

【论断】

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解读】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开篇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这个全面胜利的成绩表现在:全部脱贫——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摘帽——832个贫困县;全部出列——12.8万个贫困村;得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这个全面胜利的成绩意味着: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这份伟大光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下取得的。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对此,不少外国学者认为,从全球背景来看,中国减贫努力对寻求摆脱贫困的新兴经济体具有巨大价值”“中国政府是将减贫事业作为其使命和责任来对待和解决的,中国的减贫经验为世界提供了借鉴

历史性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历史责任、中国政府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人民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担当开拓。

这是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也是对建党百年的伟大献礼。


02

一段历史

【论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

【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脱贫困,成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从中国梦着眼、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入手,摆脱贫困的历史展开了中国人民逐梦、筑梦、圆梦的历史。

古有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近有孙中山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夙愿,再有近代以来因政局动荡、战乱不已、民不聊生而引致的贫困梦魇……历史告诉我们,贫困不仅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更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带领人民摆脱贫困、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有一个长期艰辛奋斗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重整山河;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这样一条摆脱贫困的历史线,描摹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回应了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深深渴望。这样一条摆脱贫困的时间线,串联起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矢志改变的奋斗,回应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从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具有重大意义伟业的角度出发,我们这一代人不仅有能力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而且绘就了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03

一个理论

【论断】

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解读】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减贫理论也是研究前沿。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减贫理论,如不平等、收入和贫困”“贸易与贫困”“收入分配对于经济增长减贫能力的影响”“现金转移支付、减贫与妇女赋权,等等。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与一系列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息息相关。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既是取得脱贫攻坚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所在,也是为全球减贫贡献的中国智慧所系。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可以理解为七个坚持——①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

由中国脱贫攻坚实践的重要经验和认识凝结而成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04

一种精神

【论断】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解读】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精神,是由为脱贫攻坚作出贡献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农村广大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志愿者等,在脱贫攻坚战中书写锻造而成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到了他们中的楷模: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让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让伟大的精神始终在祖国大地上熠熠生辉。

源于历史、植根时代的伟大精神,始终蕴含着现实意义。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05

一个起点

【论断】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解读】

摆脱贫困,难;巩固脱贫成果,更是不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个起点,擦亮着奋斗的底色,凝聚着迈向更好生活的力量。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与此同时,征途漫漫,任务重大、使命艰巨,惟有奋斗。一方面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多措并举,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另一方面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

当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了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未来,我们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要继续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应该说,脱贫攻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逗号,我们用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写下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叹号展望未来,为圆满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我们要继续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开创新的伟大奇迹。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新华路169号 联系电话:0316-2310316
主办:中共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